当前,国内钢铁行业供需结构失衡,部分企业甚至喊出“不出海就出局”的口号。有的钢铁企业出海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也有的钢铁企业因对出海还缺乏全面了解而走了一些弯路。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不顺利的原因。
当前,钢铁企业出海一般有如下5种情况:在海外投资建厂(合资或者独资);投资建设物流园或者仓库;设立公司或者分支机构;购买国外企业的股份,成为海外企业的股东;购买海外的优质资产,比如土地、矿山、厂房、设备、技术、专利、团队等。笔者认为,钢企出海应把握一些基本思路。
第一,钢企出海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钢铁企业不要为了炒作、赶时髦而盲目地进行海外投资,一定要认清出口和出海的目的是获得更大的利润等回报。出海的目的明确了,其他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如何计算海外投资的利润?每个钢铁企业都应通过制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关于海外投资回报的利润计算方法。比如某个海外项目一次性投资了100亿元人民币(如果海外投资使用的是美元,也可以折合成人民币计算投资回报),一年后收回了10亿元,第二年的资金成本应该如何计算?或者,假如某个项目每年都投资,资金成本又应如何精准计算?对这些,财务制度都应有明确规定,时间比较长的投资项目使用复利计算比较合理。
第二,海外投资前必须做一个项目可行性研究。可行性分析报告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保障,钢铁企业通过可行性分析可以避免大的投资决策失误。比如有的钢厂在东南亚投资了几十亿美元,建成后发现一生产就亏损,只能被迫停产,问题就出在前期的可行性研究上了。
西方大企业在投资之前都会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出具可行性报告,对这个项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和建议。一般可行性报告如果出具否定意见和保留意见,企业投资就会特别慎重,或者根据可行性报告的建议加以改进后再进行投资。特别大的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可能高达几十万美元甚至更高,大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应该的,通过可行性分析可以避免企业后面投资的巨大损失。有的民营钢企投资决策完全凭老板个人“拍脑袋”是有问题的,这方面应该加以改进。另外,特大型钢铁企业也可以委派负责海外投资的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但是这种研究最好是客观、公正、独立的,避免受到企业高管主观意见的干扰,避免上级先下结论,相关人员再根据上级的主观判断做出可行性报告的做法。
第三,“安全第一”是出海最重要的原则。钢铁企业要看到这个项目的利润,更要看到未来的风险和隐患。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是做好投资前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投资前,所有的风险都应该考虑进来,比如投资的海外国家政局、法律系统稳定吗?是否会发生军事政变、国内战争、地区冲突、局部战争、社会动荡、国家分裂、政府被推翻、武力排外、恶性排华反华?是否会发生突然颁布法律没收全部国外资产?一般而言,到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稳定增长、与中国关系良好的国家投资是相对稳妥的。
二是应认真研究当地需求。比如企业希望在海外投资建设一家年产500万吨的钢铁企业,那么,当地或者临近国家的市场需求有多大,需要哪些钢铁产品等问题,都应该提前研究和了解清楚。
三是企业可先出口后出海。先出口后出海,是钢铁企业正常的外向型发展阶段。企业应先通过出口把自己企业的品牌树立起来,等当地消费者对其品牌完全认同和依赖了,再在消费地附近建立自己的生产线,这样海外建厂便可水到渠成。
四是海外投资应考虑清楚是独资还是与当地企业合资。一般与当地的优秀企业合资比较好,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投资资金,也可以发挥当地企业的人脉资源、发挥合资方的当地资源优势,但是对合作方应该事前全面考察了解,最好选择自己长期在目的国的代理或者有一定实力、信誉良好的老合作伙伴;对于合资公司谁控股等问题也应考虑清楚,尽量避免各占50%的股权结构。另外,合资企业建成后,双方人员如何融为一体、上下同欲,也应仔细考量。
五是投资规模应该量力而行。企业拿出全部资产投资一个不确定、有风险的项目弊大于利,不宜提倡。海外投资应该尽量使用企业的自有富余资金来投资,而不宜使用银行贷款,以防因投资不顺利或投资失败而影响企业主体发展。另外,如果海外投资需要不断追加投资,还有诸多问题需要统筹规划,比如前期建设项目的资金解决了,后边的流动资金是否准备充裕了、安排好了?如果事先计划的资金不够了,是否有能力追加投资?合资方如果突然撤资了,我们怎么办?等等。企业也可以从小做起,先搞试点,成熟了再扩大规模。
六是投资不断增值的优质资源。国外优秀企业的股份可以不断地分红和增值,投资其股权是好事情。购买海外的土地或者矿山也是长期稳健的投资项目。海外土地和矿山从长期看会不断升值,而美元会不断贬值,经过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使用美元计算其价格,土地和矿山都会升值很多。
七是派出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去经营和管理也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笔者建议,最好安排两个人或者一个管理团队去管理海外项目,同时,安排的海外管理人员能否忠诚于企业、是否有能力团结所有中外员工一起工作、能否行使领导职责、是否精通当地语言等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层面,外派管理者最好事前经过认真系统的培训。
八是钢铁企业尽量不去海外投资非钢行业。投资之前应先认清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优势,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
九是海外投资一定要严格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企业要入乡随俗,中方人员能和当地员工打成一片、团结好当地员工是最好的。
笔者认为,钢铁企业的出海其实不难,我们要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通过出口和出海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
来源:我的钢铁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