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在铜政策上频频发力,意欲何为?
发布时间:2025-09-09 16:42:04 浏览:10
近期,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了新版关键矿产清单草案,共建议了54种关键矿产,铜首次进入清单。2025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在铜政策上动作密集,2月通过行政令要求启动调查评估铜及其制品的进口是否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7月发布公告将对进口铜半成品及高铜含量衍生品征收50%关税。特朗普政府“引铜回美”的铜政策核心仍是推行“美国优先”,旨在保护本土铜产业、推动制造业回流,同时试图减少贸易逆差。对产供链而言,全球铜库存向美国集中致亚欧供应紧张,铜价波动加剧且区域化格局初显。我国因对美国铜出口占比低(精炼铜及制成品均不足1%),直接冲击小,但面临全球铜价影响成本、出口受阻及国内竞争加剧等问题。宜加快铜产业优化升级,开拓多元市场,并建立全链条风险缓冲机制。
基本情况
2025年8月25日,美国政府关键矿产目录修订草案增添了铜、钾和硅,这也是2018年首次发布以来的最重大调整。该法案明确每三年更新关键矿产清单,并定义关键矿产需满足“经济或国家安全重要性”“供应链脆弱性”及“不可替代性”三大标准。铜因全面符合这些标准被优先纳入,取代了2022年清单中的砷、碲等传统低风险矿产。早在今年2月,特朗普便签署行政令,要求依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启动调查,以评估铜及其制品的进口是否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即“232”调查)。7月30日,特朗普签署公告,从8月1日起对进口的铜半成品和铜含量高的衍生品统一征收50%的关税,税金按铜含量申报价值计算,适用于所有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先后六度动用“232条款”实施关税政策,以国家安全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政策背景
特朗普政府将铜纳入关键矿产、加征铜关税等政策实际是将“美国优先”政策推行至铜产供链领域,以实现国内制造业复兴并服务其全球资源战略布局。
01保护国内产业,促进制造业回流
美国铜储量约占全球的5%,但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由于相对滞后的冶炼和精炼环节能力,过去十年间,美国铜产量下跌了20%,2023年美国的铜产量下降11%,2024年继续下降3%。美国铜对外依存度很高,约45%铜消费依靠进口,进口来源主要是智利、加拿大、秘鲁和墨西哥等国。美国商务部明确指出,将铜纳入关键矿产并实施关税政策,旨在降低美国对外国铜,特别是精炼铜的依赖,以此保障国家能源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的安全。该政策覆盖精炼铜、阴极铜、电线、半成品铜等多个领域。通过提高进口铜产品的成本,能够吸引更多投资流向美国本土,刺激美国国内铜矿开采、冶炼和加工业的发展,逐步提升国内产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进而推动制造业“回流”。此外,被列入关键矿产清单后,铜的勘探、开采和加工项目有望获得联邦资金激励,还能享受简化的许可流程,这有助于缓解美国铜产量持续下滑以及新建矿场审批耗时漫长(平均需29年)的难题。
02减少贸易逆差,维护经济利益
特朗普政府始终将巨额贸易逆差视作损害美国经济的“不公平”现象。尽管铜本身并非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构成部分,但铜作为关键工业金属所具备的战略地位,使其成为贸易摩擦中具有象征意义的领域。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进口铜总值达170亿美元,智利作为美国最大的铜供应国,去年对美出口额为60亿美元。通过对进口铜产品加征高额关税,美国试图在宏观层面削减贸易逆差。从贸易平衡角度看,提高进口铜成本,能够减少铜产品进口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贸易收支状况,助力实现其减少贸易逆差的目标,维护美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经济利益。
03主导规则制定,强化全球布局
在全球资源竞争的大背景下,铜作为电气化、国防和清洁能源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朗普政府希望借将铜纳入关键矿产的举措,强化自身在全球铜供应链中的主导权。一方面,通过与加拿大、墨西哥等盟友构建北美铜供应链体系,美国能够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升自身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话语权。例如,加拿大计划将对美国铜出口占比从目前的17%提升至25%,并建设北美首座电动汽车专用铜冶炼厂;美国提议在《美加墨三国协定》审议中增设“关键矿产豁免条款”,允许加拿大铜产品免关税进入美国市场,双方还成立研发中心聚焦铜矿开采技术。另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联合盟友开发铜矿等举措,重塑全球铜贸易格局,削弱其他国家在铜资源领域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中国等在全球铜市场具有重要地位国家的制衡,以实现其在全球资源战略布局中的优势地位。
对全球以及中国铜产供链的影响
01对全球铜产供链的影响
一是改变全球铜贸易格局。通过50%关税和政策激励,美国吸引铜资源流向本土,导致全球铜库存向美国集中。2025年1-2月,美国进口铜量从之前的每月约7万吨激增至每月50万吨,增幅至7倍,引发其他地区供应紧张,亚洲和欧洲市场铜价承压。美国更倾向于从加拿大、墨西哥等“友岸”伙伴进口铜资,并可能通过关税(如对进口半成品铜征收50%关税)、投资审查等工具强化供应链“友岸外包”。
二是加剧全球铜价波动。2025年1-7月,国际铜价在美国“232”调查以及“对等关税”政策的双重影响下,走势波动加剧,政策的不确定性对铜价的扰动极为显著。4月初,美国面向全球多个国家发布超出市场预期的“对等关税”政策,受此影响,LME铜价在短短3日内大幅下跌约16%;7月底,“232”调查终于落地,结果显示美国不对精炼铜加征关税,导致COMEX铜价单日下跌幅度达17.7%。长期来看,铜价仍将受外部政策制约波动加剧。
三是加速全球铜产业链区域化。美国试图构建以自身为核心的铜区域产业链,与加拿大、墨西哥加强合作,推进北美铜供应链建设,如加拿大计划提升对美国铜出口占比并建设电动汽车专用铜冶炼厂。原有的全球铜产业链协同格局逐渐被区域化策略取代,其他国家基于自身利益也将加速调整布。全球铜产业链的整体性和协同性被削弱,导致交易成本增加,生产效率降低。
02对我国铜产供链的影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和消费国,铜产业链涵盖了从铜矿开采、冶炼、加工到终端应用的全过程,在全球铜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特朗普政府宣布将铜纳入关键矿产清单和对进口半成品铜等产品征收50%关税后,将对我铜产供链和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一是对铜市场直接冲击有限。美相关铜政策出台后,国内铜价应声下跌,但与纽约铜价相比(跌幅一度超过20%),国内铜价跌幅明显小于纽约铜价。而且美国的精炼铜进口主要来自智利、加拿大、秘鲁、刚果和墨西哥。2024年,中国仅占美国精炼铜进口总量的不到1%。即便是美国进口的精炼铜制成的半成品,中国的占比也仅为1%。
二是出口受阻与市场份额下降。美国铜政策对全球铜市场供需造成冲击,影响了全球铜市场价格,并进一步影响到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面对铜及铜制品加征高额关税,或将直接导致我国相关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大幅下降。许多中国出口商面临订单减少、利润空间被压缩,甚至被迫退出美国市场的风险。
三是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由于出口受阻,部分原本用于出口的铜产品将转向国内市场销售,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可能导致国内铜价承压,挤压国内铜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
来源:矿业界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