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价格预测
铜:上周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官重申的鹰派立场,周内美元指数筑底成功并在强势就业数据的助力下回到105上方。高通胀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压力仍不容小觑,同时海外经济数据并不乐观,多方机构及个人发表衰退预测,市场有再度交易海外经济衰退的迹象。这是限制铜价反弹高度的关键因素。上周五,在国内广州地区主题为“抢机遇拼经济抓发展”的新闻发布会及地产新刺激政策的带动下,市场情绪回暖,铜价大幅回弹。但在基本面转弱,宏观压力尚存的背景下,预计反弹空间及持续性受限。本周运行区间参考:沪铜主力6.4-6.6万,伦铜8100-8500美元,废铜5.95-6.1万。
铝:上周铝价大幅走跌,沪铝主力跌幅4.55%,伦铝跌幅5%;周内海内外宏观消息面依旧趋于利空,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不减,加之国内在节前企业需求量有限,基本面不佳致使铝价重心持续下移,后市来看成本以及库存或支撑铝价短期有所止跌企稳,后续有望小幅回暖,沪铝关注震荡区间1.76-1.84万,伦铝关注2220-2380美元。
锌:上周沪锌主力呈震荡下行走势,周跌幅2.25%%。周内美联储会议纪要放鹰,美国就业数据强劲进一步支持美联储保持激进加息的预期,沪锌承压下行。基本面来看,临近假期供需双弱格局难改,节前备货带来的短暂需求支撑有限,料沪锌反弹幅度有限,短期或2.3-2.4万区间震荡居多,锌价下周或逐步止跌企稳。
铅:上周期铅均呈高位回落走势,沪铅跌幅1.92%,伦铅跌幅超3%,1#铅价收于1.55万附近,周跌200元。现货市场原生铅炼厂生产稳中有增,下游蓄企逐渐进入春节前备货尾声,消费减弱明显。预计本周铅锭社库因生产运输恢复逐渐增加,铅价支撑减弱主要在1.53-1.58万区间运行。
锡:上周锡价呈震荡下行趋势,沪锡周跌幅接近3%;目前锡库存持续累库,内外结构疲软,现货基差走弱,基本面现实端较弱,对于预期来看,前期市场对于锡的定价较为充分,故在极端悲观的预期结束后,当市场出现边际预期好转的拐点,锡价反弹力度强也不足为奇,但在狂欢反弹后,仍需警惕弱现实带来的风险,故我们认为当前锡价仅为反弹,后续要警惕锡价高位回落,预计本周大概与运行区间关注19-21万元/吨,后市会延续于区间震荡交投,波幅或放大。伦锡上方压力位看2.5/2.6万美元区域;沪锡压力位看21万关口,操作上,建议区间短线操作。
镍:上周沪镍先受资金助推而冲高,之后因青山电积镍顺利产出而大跌,累计下跌9.4%至210200。美国非农数据,若数据强劲,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将利空镍价;反之利好;青山电积镍利空影响逐渐消化;尽管基本面仍严重利空,但主力或不会轻易放任镍价下跌,预计本周沪镍低位筑底后,可能再度反弹,开始的反弹幅度可能会稍显舒缓,下周沪镍波动区间或在20.5-22.5万之间。
钢坯:周末唐山钢坯稳报3780元/吨,目前唐山本地及周边部分钢厂普碳方坯报3780元/吨,秦皇岛卢龙钢厂普碳方坯稳报3780元/吨均含税出厂。临近春节,下游停工项目陆续增多,钢坯需求继续萎靡,直发成交表现一般。考虑当前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山东、河北、天津、山西等地部分钢厂联合对焦炭采购价提降100-110元/吨。原料端价格下降,钢厂利润压力有所缓解。市场冬储进展缓慢,需求难有实际支撑,故预计短期钢坯价格持稳运行。
焦炭:8日临汾一级湿熄焦出厂含税2750元/吨;唐山准一级湿熄焦含税到厂2720元/吨;潍坊准一级干熄焦出厂含税3110元/吨。国内焦炭市场稳中偏弱运行,山东、河北、天津、山西等地部分钢厂联合对焦炭采购价提降100-110元/吨,2023年1月10日起执行。供应方面,随着原料端焦煤价格回落,焦企盈利能力回升,生产积极性较好,焦炭供应量逐步提升,然下游钢厂控制焦炭到货节奏,影响产地焦企出货节奏放缓,厂内焦炭库存有所累积,不过多数焦企暂无库存压力。需求方面,随着钢厂到货好转,部分钢厂已补库结束,多控制焦炭到货节奏。港口方面,两港库存继续走弱,实际成交冷清,贸易商多持谨慎态度。预计短期内焦炭市场稳中趋弱运行。
宏观与行业要闻
1、多地2023年GDP增速目标超5.5%
近段时间,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多地公布了2022年成绩单,并确定了2023年经济发展目标。其中,济南、合肥等不少城市都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置在了5.5%以上。“从各地确定的2023年经济发展目标看,对于经济恢复普遍充满信心。”对于不少一线、新一线城市而言,经济实力普遍雄厚,产业基础更为扎实,增长动力相对更足,故而增速目标很有希望达成。同时,各地也可以利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2、专家预计2023年发行规模或适度扩大
2022年国债发行规模大幅增长,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全年国债发行规模达96916.97亿元,同比增长42.6%。专家预计2023年国债发行规模会适度扩大。
3、2023年风电行业有望走出景气低谷
在大兆瓦降本加速和项目储备丰富的情况下,2023年风电行业有望走出景气低谷,迎来装机显著复苏。重点推荐:叶片、铸件、法兰等环节有望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和价格回稳,实现盈利能力显著修复;持续推荐格局优且有明显抗价值“通缩”能力的海缆、桩基、轴承等环节;看好受益于出口需求增长的零部件厂商;建议关注具备以量补价能力,并优化“双海”结构,有望穿越盈利低谷的优质整机厂。
4、浓烟直冒,格林美泰兴工厂今早出现复燃
1月7日,位于泰兴经济开发区的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火灾引发关注。1月8日12时许,在离事发工厂2公里处闻到燃烧后的异味。在现场看到,泰兴工厂四周主要道路已经设卡禁止车辆通行。辗转绕至隔壁厂区,发现起火车间目前仍有黑烟冒出,楼下停放着三辆消防车辆,但并未处于作业状态。据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部通报,起火点为泰兴工厂的原料提纯新车间。
5、钢铁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1月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在第十八届中国钢铁产业链市场峰会暨兰格钢铁网2022年会上表示,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步伐会加快,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多位受访专家告诉记者,2023年钢铁行业将加速洗牌,兼并重组将持续推进。
6、经济日报:为何重启新一轮找矿行动
为何重启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提升国内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当前,国际形势风高浪急,我国石油、天然气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矿产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考虑到当前形势和我国资源特点,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应继续推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其中因西部陆上油气开发尚有潜力,可以加大精细勘探程度。此外,新一轮地质找矿突破可以在制度上进行更多创新,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增强民营企业信心
7、美联储2月加息25BP的概率为76%
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2月加息25个基点至4.50%-4.75%区间的概率为76.6%,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23.4%;到3月累计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12.2%,累计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68.2%,累计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19.7%。
8、外储规模三连升 保持稳定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3年1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77亿美元,较2022年11月末上升102亿美元,为连续第3个月上升。专家表示,2022年12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是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持续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生效,后续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增长具备支撑。
9、光伏组件价格缓跌难续,下游企业或再掀“长单潮”
“硅料跌了,组件会不会跟跌?大概率不会,或者说没有那么快反应。”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在2023年新年致辞中的一句话引发市场“遐想纷纷”。近期多家第三方光伏产业链数据显示,组件环节跌幅明显小于硅料、硅片、电池片等环节。业内人士表示,组件跌幅较小主要是因为签单模式。短期内“锁价”的组件订单可能带来超额利润,但这一情况不会持久。面对跌价预期,光伏下游企业或再掀起签订“锁量不锁价”的长单潮。
10、外媒看好中国经济:强劲的复苏就在眼前
近日,多家境外媒体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将在新一年内复苏,并能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一篇报道提到,随着利好经济措施和优化防疫政策不断出台,摩根士丹利、法国兴业银行、高盛等多家国际金融机构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复苏。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旅客接下来的“报复性旅行”将提振2023年全球旅游业。英国《金融时报》预测,到2023年夏季,中国游客出境游将恢复至2019年同期约50%的水平。
11、崔东树:未来几个月电池成本将明显下降 有望改善新能源整车企业盈利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1月8日发文称,新能源补贴退出的意义重大,已经很低的补贴即使延续,同步带来的补贴成本也是存在的。补贴成本与补贴的收入相比,没有补贴更有利于企业聚焦市场。中国新能源车占世界60%以上的份额,补贴取消,有利于降低市场增长的预期,前期大量的电池投资和上游矿产投资带来的供给充足,加之上游预期的调低,有利于降低资源价格。目前看到碳酸锂价格已经在期货端降到40万以下,未来几个月的电池成本必然明显下降,这对改善整车企业盈利带来很大的利好。新能源补贴退出有利于碳酸锂价格回归中低位,也有利于整车价格的合理回归。
12、乘联会崔东树:近日国产特斯拉降价是正常趋势, 碳酸锂价格将大跌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1月8日发文称,近日中国的特斯拉的降价是预料中的正常趋势,二手车经销商应该早有预期。二手车本来就是看新车市场吃饭的,库存的变化是极其敏锐的信号,而市场的促销变化也是必须掌握的敏锐信号,因此靠库存估值变化而盈利的二手车商面临的是复杂的价格变化环境,富贵险中求,其中的风险就是价格变化的因素。崔东树认为,二手车经销商要敏锐关注新车市场的变化,新能源车还是比燃油车贵,新能源车价格回归是长期趋势。新能源补贴退出有利于碳酸锂价格回归中低位。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