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观点:
经济预期持续好转刺激铜价持续高位,短时间内预计价格高位运行,不过随着淡季临近,宏观利多对需求改善有限。
理由:
风险提示:疫情反扑、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需求下滑
一
行情综述
过去一周美元指数走软叠加国内防疫工作持续优化,海内外市场风险偏好情绪抬升提振铜价震荡偏强,沪铜运行在64680-67160元/吨区间运行,伦铜则运行在8472-8618美元/吨。周五晚间美国11月PPI数据弱于预期,通胀压力下铜价承压运行,沪铜夜盘收跌66640元/吨,伦铜则回落至8485.5美元/吨。
二
行情分析
(一)宏观经济方面
1、国外:市场风险偏好情绪抬升,美元指数回撤
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下降。产需两端继续放缓。11月份,疫情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生产活动有所放缓,产品订货量减少。生产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新订单指数为46.4%,比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均有所回落。同时,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降至46.7%,部分调查企业反映受物流运输不畅和上下游企业生产活动受限等因素影响,供应商交货时间滞后和客户订单减少等情况有所增加。
11月CPI同比上涨1.6%,预期1.6%,前值2.1%。1-11月平均,全国CPI同比上涨2.0%。11月PPI同比下降1.3%,预期降1.5%,前值降1.3%。1-11月平均,全国PPI同比上涨4.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6.7%。CPI同比涨幅回落较多,主要是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34.4%,涨幅比上月回落17.4个百分点;PPI环比涨幅回落,同比继续下降,据测算,在11月份1.3%的PPI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
11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0.2%,较上月下跌1.1个百分点,指数连续两个月下跌,跌至近七个月以来的最低点。各分项指数中,供应指数、销售指数双双继续下跌,库存指数则持续上升。从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11月份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需两端均明显放缓,市场供大于求的迹象进一步凸显,商品库存出现积压,市场淡季特征开始显现。
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6%。其中,出口21.84万亿元,增长11.9%;进口16.5万亿元,增长4.6%;贸易顺差5.34万亿元,扩大42.8%。按美元计价,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78万亿美元,增长5.9%。商品结构方面,我国机电产品尤其是新能源产品等出口增长迅速。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科学评估第九版防控方案和国庆假期方案等实施效果的基础上,继“二十条”优化措施实施后,出台优化防疫新十条。周内各地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在核酸检测、就医买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等方面持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二)基本面数据图表
三
期权市场动态追踪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