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铁矿石和铜精矿等资源对外依存度是非常高的。而澳大利亚作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一直与我国保持着密切的矿产资源贸易往来。
也正是因此,澳大利亚近几年也有点“飘”了,打算仗矿欺人:2021年,中澳贸易摩擦增大,澳大利亚单方面地大幅度提升了铁矿石的出口价格,并宣称“我们要从铁矿石上弥补本国在中澳贸易摩擦中的全部损失”。
![]()
中国人看到这新闻后纷纷产生疑问:澳大利亚这是飘了是吧,我们是没给钱吗?同时也发现,哎?我国的矿产进口咋都几乎全是南半球的国家?又耗时间又费钱的!
远的不说,就说蒙古国,家门口的“邻居”,离我们多近啊,金属矿石资源还丰富,咋还绕开了它跑那么老远去“看脸色”呢?
蒙古国——距离中国最近的矿产富国
蒙古国,一个在矿产上自带“超级加倍”Buff的国家。蒙古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矿产资源大国,储备丰富、种类多样。
尤其是现在全球的矿产资源都在不断减少,而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却因为以前保守的开采法律而一直被保护得很好,现如今随着开采法律在逐渐放开,开采的数量与速度也在增加,越来越多的勘测点和矿产区也在被发现。
![]()
蒙古国的矿产资源主要以煤、磷、铜、铁、金、锡等为主,它拥有的国土面积相当于我国的六分之一,矿产资源种类为中国的二分之一,储量却能足足排到全球第四。
蒙古国的煤炭资源在所有矿产中占第一位,几乎是每个矿区都有在开采;铜矿资源在蒙古国国也十分有优势,储备量多,质地还特别好;蒙古国还有着非常可观的金银铁矿资源,而且开采与利用都饱受世界关注;除了以上元素矿产资源外,蒙古国还有着70多亿储量的战略能源石油,有大大小小20多个油田。
![]()
从以上看来,蒙古国是一个妥妥的资源富国,总人口才320万,人少资源多,按道理日子应该过得很是不错呀。怎么搞到如今,国内人民活得异常艰难,国外出口还成了“老大难”问题,就连最近的中国都舍近求远,宁愿去南半球澳大利亚买矿,也不跟邻国蒙古国“拉扯”?
![]()
中国为何舍近求远?蒙古国究竟有啥猫腻?
【1】最基本的矿产处理手段——蒙古国:无
我国从外进口的矿产资源多为精矿。如果以这一点为前提的话,那中国从蒙古国进口矿产资源的成本代价,会比从澳大利亚等成熟的矿产大国进口高得多。因为,蒙古国虽然矿产资源丰富,却没有一套完整的、成熟的分拣、处理和作业流程。
精矿区别于原矿。原矿是指从矿山中直接开采来的矿石,而精矿则是指经过甄选之后的矿石,根据甄选次数的不同,还分为粗精矿、精精矿以及精尾矿等多个等级。而这从开采到粗选、从加工到运输,其中涉及到破碎矿石、磨矿分级、过滤脱水等好几个环节,需要用到一大堆的工业设备,建立一整条完善的供应链条。
![]()
巧的是,这些设备,蒙古国没有;这些程序,蒙古国也处理不来。蒙古国自身工业基础就十分薄弱,别说加工处理矿石了,他们连自己挖山修建起来矿场都有点困难,能开采出原矿石就已经算是他们的能力极限了。
毕竟,蒙古国是一个守着70亿吨石油却不会开采加工,只能从俄罗斯和中国进口燃油的国家。只是,如果分拣、加工等初处理环节无法在出口国就完成的话,运到中国再处理花费的成本那可就远远高于大老远跑去南半球的路途成本了。
![]()
而且,澳大利亚、秘鲁等国作为“专业矿产出口国”,开采和甄选的流程供应与运转自然都要比“半吊子”蒙古国强多了。这种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更偏向于选择南半球国家的原因之一,毕竟,“做熟不做生”,这些必不可少的附加程序成本甚至远比矿石自身的价值还要高,还要费钱。
![]()
【2】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条件——蒙古国:有,等同于无
矿石开采之后紧接着就要运出,又赶巧的是,蒙古国的基础设施条件如何呢?居然是零耶!是的,蒙古国的电力系统、通讯系统通通都很拉跨,而相比起这两大系统,对资源输出至关重要的交通系统尤其拖后腿。
![]()
众所周知蒙古国是内陆国家,没有一条海岸线,也没有一个出海口,不具备海运这种最廉价也最划算的运输条件,不管是去任何地方都只能通过陆空运输。但是,蒙古国不仅没有兴建矿山的能力,连修建沿线公路、铁路的能力也很差。
蒙古国境内现在只有两条铁路:一条是到中蒙边境的乌兰巴托铁路;一条是到蒙俄边境口岸的铁路,不同的是目的地,相同的是“都已经上了年纪,失修情况严重”。别说运矿石了,就是运人运到一半都得换装车厢,不然铁轨标准接不上。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中国决心把蒙古国当做未来的矿石供应基地的话,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为了要能更快地把蒙古国的矿石运到我们的地界儿,中国得把蒙古国所有涉及到大型矿场和挖掘点的公路网和铁路网全部翻修一遍,甚至可能还要建新的。不然的话,运输亿吨级别的矿石,要么运到一半直接喊完蛋,要么一边运一边修路。
而这个规模是多大呢?据中蒙贸易公司估计,6000多公里长的铁路穿过的地方一般都是蒙古国的无人区。同样,这也意味着中国还要对蒙古国的矿山基地、开采设备进行大规模投资与翻新,才能保证它的开采能力跟得上我们的需要。这对中国而言,就完全属于是“送个外卖还得搭个厨子”了。
![]()
而与蒙古国相反,与我国保持密切合作的南半球多个国家都是拥有海岸线的“沿海国家”,矿石作为它们的支柱性出口商品,从开采出来到完成基本加工工作,从装上重载列车运往港口、再到专用的航海路线,他们自有一套熟到不行的体系和操作,都不用买方操心。对比之下的蒙古国:给我修路、给我建厂、给我安板房……
![]()
【3】政府办事效率——蒙古国:政府倒是有,效率就随缘了
就算这些矿石能够得到开采加工、成功运输,等到了中蒙边境口岸后,也将因面对一系列的出关审核和关税计付而导致“望矿兴叹”。
每个国家的海关体系都复杂冗长,蒙古国的更是不例外,其纠结程度保证这大批运载着矿石想要通过两国边境的火车或者货车,绝对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审批。再加上,蒙古国国内实行“三休”政策,一个星期休三天,得,还剩四天。然后,一到西伯利亚寒流呼啸而过的冬季或者春季,蒙古国这个国家的海关就会关闭,是的,无论陆空,统统关闭。得,一年12个月,一下子又去掉几乎三分之一。
![]()
就这进度,矿石供应得时断时续实属正常,要是一口气不歇地保证一年365天天天都能往中国运矿石才不正常了。因此,无论是最基础的矿石加工程序、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抑或口岸海关政策,三方面的稳定性连一方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中国再怎么“睦邻友好”,也是不敢直接吊上蒙古国这根歪脖子树的。
![]()
蒙古国的态度实在暧昧不定
蒙古国这个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十分会“端水”的,在政治和军事上与俄罗斯保持特殊关系,在外交上也与美日韩密切往来,在经济上更是依赖中国……属于是,接四方来客,占八方便宜了。
![]()
更何况,中国不是没有与蒙古国做过矿石生意。2018年,中国买走了蒙古国几乎80%的煤矿和铜矿资源,甚至是真的建造了许多基础设施和培养了部分技术工人,成了名副其实的“金主爸爸”。然而却招致了更多蒙古国人的排华情绪。
![]()
他们认为中国破坏了他们的蓝天和草地,认为中国的劳工抢占了蒙古国人的工作机会。因为根据蒙古国的劳动法规定,矿业的外籍劳工和本国籍劳工比例不得小于1:4,所以许多企业为了招聘更多外籍熟练工,要么招聘更多蒙古国劳工当摆设,要么就为矿业周边的农牧民缴纳社保占份额。
![]()
然而,成了摆设,拿不到同等薪资待遇的蒙古国劳工会愿意吗?当然不会!于是,蒙古国人更加地讨厌中国人,而当政客为了政府利益与中国坐上谈判桌上时,这种潜藏在矛盾下的对立也就更加明显。蒙古国臭名昭著的“新纳粹组织”就是一个典型的、主要针对中国人的极端排华组织。
![]()
蒙古国:我的国家我的政策,我想变就变
也或许正是在多个国家中反复周旋,并没有真正可依靠的伙伴,蒙古国总是能在利益逼近时极为“聪明”地选择“过河拆桥”。
苏联解体前,蒙古国是苏联的矿场,一切资源都源源不断地供向苏联;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那段时间自身也岌岌可危,根本再吃不下蒙古国的资源。于是,蒙古国也不守旧,直接在1994年颁布了《新矿产法》,目的就是吸引外资来蒙古国投资矿产。在矿产和资源的吸引下,中国和美国来了,带来了人才、技术,和资金。蒙古国就此“脱胎换骨”,乌兰巴托也豪车遍地。
![]()
然后,蒙古国上层眼热了,研究了18年之后,他们终于在2012年5月想出了个好法子——出台了《关于外国投资战略领域协调法》。该法律的核心思想是,但凡在蒙古国投资的外资企业股权占比超过49%,就必须提交蒙古国国会得到批准。这样一来,蒙古国自己就能从中分一杯羹了:本金、技术、人才都不是我的,利润我还能分,简直美滋滋。
![]()
可是!真的美滋滋嘛?据中国驻蒙古国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经贸新闻显示,自蒙古国通过《战略领域外国投资协调法》后,2012年度外国投资同比下降了17%到39亿美元,2013年2月单月外国投资更是成为了2010年来最低的一个月。除此之外,大量的外资矿产企业离场,留给蒙古国的是开采过后的糟糕环境,以及采到一半的瘫痪矿场。只是对于这些瘫痪的矿场,没有工业基础和设施条件的蒙古国也无济于事,不知他们作何感想。
![]()
诚然,中国是一个资源需求大国,但是千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永远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地方,所以中国的资源、能源进口统统都是多渠道、多元化、多方向布局。或许有一天中蒙会因为利益的筹码与各自的妥协而加深合作,但那一天永远不会是我们忽略文中提到的种种因素而做出的决定。只有当蒙古国这个国家让我们看到了能获得比付出更多的回报之时,真正的合作才开始。
![]()
参考资料: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