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慢一步”通胀飙升,“快一步”风险加剧
发布时间:2022-05-05 16:43:45 浏览:272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4日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0.75%至1%之间,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50个基点的加息,这一非常态化举动体现出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的紧迫性。
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对于美国通胀形势出现了误判,忽视了通胀可能飙升的预警信号,行动上“慢半拍”,一定程度上导致美国如今面临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局面。而为了尽快遏制通胀风险,美联储不得不转向更为激进的策略,在加息、缩表上“快步走”。
这一慢、一快,带来双重风险:一方面,在高通胀、低失业率背景下,美联储加速加息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另一方面,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也可能加剧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推高债务风险,造成负面外溢效应。
美联储“慢半拍”是“人为错误”
早在去年2月初,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教授萨默斯就曾撰文警告,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可能引发“一代人未曾见过的通胀压力”,美国需快速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风险。然而,拜登政府和美联储屡次淡化通胀风险,声称通胀只是暂时的,一旦供需趋于平衡通胀将回落。
然而,“通胀暂时论”成为了笑柄。美联储临时主席鲍威尔3月曾表示,通胀上升比普遍预期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其中一个原因是供应链瓶颈的严重性和持续性被低估。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延长了疫情蔓延时间,也延长了疫情对供应链和劳动力市场的破坏性影响。
对于这种观点,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并不买账。他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哪怕撇开供应链瓶颈持续时间比预想更长的问题,去年年中时,美国已经出现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劳动力市场紧张也是通胀将上升的信号,但美联储并未及时采取行动遏制通胀,这是一个巨大的“人为错误”。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曾在2月的一份报道中分析了拜登政府误判通胀威胁的多重原因:美联储系统的经济学家遍布政府各个部门,分析方式趋同,美联储对政府的影响力过大;过度依赖传统的经济预测方式,但已不适合当下新形势;巨额支出的政治压力等。
报道援引了几名知情人士消息称,在早期的讨论中,白宫官员承认刺激计划和基础设施支出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但官员们无视了(dismiss)这种风险,理由是这些政策“在政治上受欢迎”,也能进一步推动经济复苏。
赫夫鲍尔认为,鲍威尔可能因面临连任提名的问题,希望助力拜登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法案、扩大社会福利的支出法案。维持疫情以来的超低利率,可以表明美国经济有空间,可以在不加剧通胀风险的情况下增加政府支出。“那是个错误的信号,”赫夫鲍尔说。他认为美联储早在去年五六月份就应行动。
加速加息,美国经济或驶向衰退?
随着通胀形势持续恶化,美联储在3月中旬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结束了自2020年3月以来为应对新冠疫情实行的零利率政策,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0.25%至0.5%之间。随后,美联储多名官员密集发声,支持美联储必要时采取激进的加息策略以降低通胀。
在刚刚结束的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一致同意加息50个基点,并计划将从6月1日起缩减规模近9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双管齐下”意在遏制飙升的通胀。美联储临时主席鲍威尔在会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委员会成员普遍认为,未来几次会议中应讨论进一步加息50个基点的议题。
美联储加息“猛踩油门”反映出通胀的严峻形势。商务部上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联储更青睐的通胀指标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3月同比上涨6.6%,远高于美联储2%目标。尽管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美国通胀已经“见顶”,俄乌冲突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疫情持续引发的供应链中断,可能导致美国通胀进一步恶化。
在哈佛大学任经济学教授的萨默斯与同事2月发布的一份研究表明,从职位空缺率和离职率来看,美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程度比失业率显示的更严重。而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则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显著加剧美国的通胀压力,工资-物价螺旋上升是美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风险。
美联储面临两难境地:如果加息力度和速度不够,可能无法压制通胀的中长期预期;但过快加息,也可能引发美国经济衰退。美联储本轮加息宛如高空“走钢丝”,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严重后果。
当被问及加速收紧货币政策是否会导致衰退风险时,鲍威尔在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家庭和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劳动力市场强劲,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但他同时表示,实现“软着陆”将非常具有挑战性。
萨默斯指出,从过去几十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在高通胀和低失业率的过热状态之后,美国经济通常很快就会出现衰退。
赫夫鲍尔也认为,美国将面临经济衰退,这一点非常确定,唯一的问题是经济衰退何时真正开始。虽然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之后,二季度有望重回增长轨道,但他认为今年第四季度、明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很可能”会陷入衰退。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初报道,德意志银行预计美国经济将于明年晚些时候陷入衰退,成为第一个预测美国衰退的大型银行。前美联储副主席罗杰·弗格森本周接受CNBC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来看衰退可能性非常高,已经几乎无法避免。他预计美国经济将在2023年陷入衰退。
新兴市场或遭多重冲击
鉴于其在全球金融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美联储转向更为激进的加息模式可能会对新兴市场产生多重溢出效应,推升全球金融稳定风险。
芝加哥均富会计师事务所首席经济学家戴安·斯旺克认为,每次美联储加息时,发展中经济体都面临着相应的压力,他们需要捍卫本国货币、避免大幅贬值,防止通胀进一步飙升,这也增加了他们的偿债负担。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告诉新华社记者,最关键的是,随着美联储进入紧缩周期,美国利率对投资者变得更具吸引力,资金将大规模从新兴市场经济体回流美国。他指出,世界银行已经发出了警告,这种资本回流可能导致高负债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债务违约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估计,低收入国家中已有六成处于或即将陷入债务困境。世行行长马尔帕斯日前指出,各国面临严重的融资压力,预计债务危机将在2022年“继续恶化”。
在上月举行的2022年IMF和世行春季会议上,多名官员、经济学家都警示了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可能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的风险。IMF认为,主要央行在收紧货币政策时,应清晰沟通,谨防向脆弱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溢出性金融风险。
IMF研究部门主管马哈尔·纳巴(MalharNabar)此前接受新华社记者远程采访时表示,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增加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推高输入型通胀(Importedinflation),增加债务脆弱性,并缩减其政策空间。
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认为,由于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借贷成本上升、资本外流等风险。为此,各经济体应使用现有政策工具,包括延长债务期限、利用汇率弹性、进行外汇干预和资本流动管理措施等,予以灵活应对。
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并不意味着环保再生国际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环保再生国际平台对客户的直接决策建议。转载仅为学习与交流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本司联系处理。